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141|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新西兰人捕龙虾规矩多:商捕必须有配额,个人每天限6只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20:1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环球时报记者  赵理铭】有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和2020年,约99%的新西兰龙虾上了中国餐桌。随着中新自贸协定的升级,中国人的餐桌上也许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新西兰龙虾。新西兰盛产龙虾,大都用来出口赚外汇,新西兰人吃龙虾很少,因为龙虾在当地也太贵了。不过,在新西兰,每个人都可以自己下海去抓龙虾。休闲娱乐性质的龙虾捕捞是合法的,每人每天限捕6只。

在新西兰也是昂贵食物

新西兰龙虾也叫岩龙虾(Rock Lobster),不过新西兰本地人把它叫作Crayfish,有红色和青色两种。红色的比较多见,青色的少见一些。这种龙虾个头大,肉质紧实,脆爽甘美,是龙虾中的佼佼者。

新西兰还有一种比较小的南极小龙虾,英文称为Scampi,是深水穴居的龙虾品种,主要生活在新西兰与南极之间的水域,与Crayfish是完全不一样的种类,但新西兰人也称为龙虾。



即使在新西兰,龙虾也是比较昂贵的食物,不是一般家庭负担得起的日常食品。大部分新西兰龙虾都是直接出口或者供应给餐馆酒店,一般超市里能买到的龙虾并不多。逢年过节,人们在超市能买到龙虾,价格不便宜。

去年春节,一些准备出口亚太地区的新西兰龙虾因为疫情而滞销。捕捞公司被迫将已经捕捞上来的龙虾放生,还有一些没办法放生的,就只能低价处理。当时新西兰华人朋友们就享受了一波龙虾打折行情。但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公斤龙虾的价格也卖到80新西兰元,折合人民币367元左右。一只三四公斤的龙虾,价格超过1000元人民币,这对普通工薪阶层的新西兰人来说,是非常昂贵的。

本地做法简单粗暴

如果想吃龙虾,最好还是去华人餐厅。你想怎么吃,中餐厨师都能给你变出来。中餐厨师做龙虾,可以做到一虾三吃。活的龙虾,最好的部分做龙虾刺身。新鲜透明的龙虾肉,放在冰块上冰镇着,配上酱油和芥末,口感非常脆爽鲜嫩。

龙虾腿和肉块可以拿来做龙虾伊面。把龙虾肉块与葱姜蒜一起爆炒,然后配上鲜香软滑的伊面,绝对是餐桌上的明星菜。吸收了龙虾汤汁精华的伊面,吃起来甚至比龙虾肉本身还要鲜,特别受小孩子们喜欢。很多人在点龙虾伊面的时候,都会让厨师多上一份面。有的人海鲜过敏不能吃龙虾,但是龙虾的伊面还是可以多吃几份的。其他一些肉块和虾黄,还可以拿来做龙虾粥或者龙虾泡饭,是非常养胃养颜的海鲜美餐。

这些都是比较传统的做法。这几年,得益于中新自贸协定下的人员往来安排,新西兰每年都会批准几百个中餐厨师的工作签证。这让新西兰各地的中餐美食飞速发展起来。新西兰人也开始尝试中国一些新鲜时髦的菜谱。

比如,国内流行吃麻辣小龙虾,但新西兰没有小龙虾,一些餐馆就用南极小龙虾来代替小龙虾,做出了麻辣南极小龙虾的菜品,风味独特。

新西兰毛利人把龙虾叫 kōura。龙虾也一直是毛利人的重要食物。新西兰南岛有个地方名叫凯库拉,毛利语的意思就是吃龙虾的地方。凯库拉是人们去南岛旅游的必经之地,当然去那里也主要是吃龙虾。新西兰本地人做龙虾就更简单粗暴了。盐焗、烧烤、加芝士烧烤,只要是刚捞上来的活龙虾,做出来的都是很棒的美味。如果大家有机会去凯库拉旅游,一定要尝一尝当地的传统龙虾美食。

个人抓龙虾,限制不少

在新西兰,每个人都可以自己下海抓龙虾。休闲娱乐性质的龙虾捕捞是合法的,每人每天限6只,大小需要满足一定要求,太小的不能抓,带卵的雌龙虾必须要放归大海。身边一些水性好热爱潜水的朋友就经常周末下海去抓龙虾。当然,龙虾是不容易抓的,没有一定的经验,是不推荐下水抓的。

毛利人是用手捕龙虾,或者在沿海珊瑚礁周围放一些诱饵来抓龙虾。白天把放有诱饵的龙虾笼子放下去,过一个晚上,到了第二天一早去收。按照现在政府的规定,任何捕捞笼子不能在水域当中放置超过24小时。

上世纪60年代,新西兰海域周围出现了大量龙虾并开始有了商业捕捞。当时的龙虾尾出口美国市场蓬勃发展,渔民也开始使用钢架和金属笼子捕捞龙虾。到了上世纪70年代,龙虾产量急剧下降,商业捕捞也进入低迷期。到了上世纪90年代,新西兰政府开始采用配额制度来管理龙虾捕捞产业。需要得到政府的配额,才能进行商业捕捞,每年的配额都要根据对龙虾种群数量监测的结果进行核定。去年疫情期间龙虾滞销,新西兰政府还允许渔民将当年放归大海的龙虾配额第二年使用。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5-10-26 08:08 , Processed in 0.065432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