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175|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车轮留痕,古道展现丝绸之路昔日繁华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7 22:2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过连续多年发掘,甘肃文物保护工作者研究认为,甘肃境内石道坡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古道北段的遗存。目前,当地正在开展保护研究工作,希望推动古道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大会举办之际,记者来到石道坡遗址看见,这条长约3180米的丝绸古道历经千年依旧较为完整,路面上一条车辙清晰可辨。站在古道遗址,推开历史的大门,人们仿佛清晰地看见,推动人类灿烂文明前进的车轮,正从眼前驶过。  

从甘肃省庆阳市北石窟寺出发,往西南方1.5公里蒲河东岸鹿山脚下,有一条从北石窟寺到董志塬山顶延伸的一段丝绸之路古道,当地人称石道坡。  

这条路是2013年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发掘北石窟寺周边区域遗存时发现的。经过近几年连续发掘研究,文物保护者认为,这条路是汉唐时期遗存下来的一段古道。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李亮说,判定古道身份的依据来自史料,还有石道上的一些题记和出土的文物。  

其中,东汉史学家班彪从长安出发前往河西走廊,曾写下《北征赋》,其中记载了沿途许多地名,其中包括北石窟寺周边地点,这为证明石道坡与萧关古道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依据。  



近年来,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在石道坡附近考查发现,石道坡遗址周围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既有史前文明的文化遗存,也有汉、魏、北周、唐、宋、元、明时期文化遗存,这也验证了这条古道曾经的繁华。  



目前,当地正在确定石道坡遗址的保护范围,整治遗址周边环境,对渗水、树害、落砂等问题进行治理,同时筹划将保护范围内土地转变为文物古迹用地,只为更好地开展保护和研究工作。  

几场夏雨后,鹿山脚下杂草齐腰。顶着烈日,记者深一脚浅一脚,沿石道坡向山顶艰难行进。行至半途,一块石阶横亘在前,仿佛道路被拦腰斩断。石阶高约两米有余,若不安装铁梯,很难攀登上去。  

公元1038年,党项族李元昊在银川建立大夏国前后,对北宋在庆阳的边界发动进攻。为了防止西夏铁骑部队长驱直入,边防驻兵将石道坡斩断。“很难想象,斩断的石道,避免了多少兵戎相见。”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讲解员白京平说。  

顺石阶攀岩而上,眼前忽现一道清晰可见的车辙。车辙印大约84米,车辙深0.25米。白京平说,石道上独轮车车辙印如此深长,必然需要很多车长年累月的碾压才能形成,可见当初这条丝路古道车水马龙,人烟兴盛。  

李亮称,石道坡总长3180米,比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崤函古道更长,保存更完整。  



“石道坡连接陕西、宁夏和河西走廊,起到打通西域的作用。”李亮说,与石道坡毗邻的北石窟寺,造像艺术风格多元,窟内部分佛像深眼眶,具有欧罗巴人的影子,这也是中西文化在此碰撞的一个见证。  

丝绸之路的开通,揭开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新时代。如今,站在石道坡古道上眺望北石窟寺,令人不禁想象,汉唐时期的北石窟寺如同物流驿站,南来北往的客商在此云集交流,佛教艺术也一路东进,让北石窟寺千百年香火袅袅。  



“我们会继续发掘古道周边遗存,希望推动古道的申遗工作,让这条淡出历史的古道重新受到世人的关注。”李亮说。 (记者:梁军、李杰、张百慧)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5-7-9 02:10 , Processed in 0.070981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