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142|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文学与影视,携手开拓新境界——《人世间》热播的启示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6 22:2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核心阅读  

向文学致敬,向现实主义致敬,向普通劳动者致敬,向一代代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奋斗者致敬,是小说《人世间》的精神内核  

电视剧《人世间》成功地将有力量的文学转化为有魅力的光影,源自创作团队高度契合的艺术追求与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贴着时代的脉搏、贴着人民的心跳,文艺创作天高地阔  

电视剧《人世间》热播,带来了大范围的追剧热、讨论热。  

2022年早春时节,不少中国家庭在电视剧《人世间》的陪伴下度过。这部“全家人都爱看”的电视剧,创下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近5年电视剧最高收视率,目前已累计超4亿受众观看。电视剧热播引发有关话题持续热议,小说原著《人世间》也数次登上多家图书销售平台畅销榜。《人世间》由文学跨界影视,从专业阅读扩展为社会阅读,从文艺作品延伸为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  

中国作家协会近日召开的“从文学到影视——《人世间》座谈会”上,20余位作家、编剧、评论家、影视工作者展开热烈讨论。今天的文艺创作如何匹配波澜壮阔的时代变化?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文艺精品何以炼成?文学与影视如何互补?如何用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人世间》热播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贴着人民的心创作,就会得到人民的爱  

正如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所说:“《人世间》热播,再一次有力证明了文学与影视的亲密关系。”电视剧《人世间》的成功是站在文学的肩膀上。  

原著长篇小说《人世间》以高票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它既是一部厚重温暖的百姓奋斗生活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发展史。向文学致敬,向现实主义致敬,向普通劳动者致敬,向一代代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奋斗者致敬,是小说《人世间》的精神内核。梁晓声说:“我从未在感情上和劳动大众及他们的生活脱节。”我们从中看到一位文学工作者对生活的忠实、对人民的深情。  

电视剧《人世间》成功地将有力量的文学转化为有魅力的光影,源自创作团队高度契合的艺术追求与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人世间》剧本写了3年,直到电视剧拍摄关机前一个月,编剧王海鸰仍然在修改。电视剧与原著既一脉相承也添彩加戏,将小说表达转化为影视表达,有技术上的创造,也有理念上的突破。对于擅写家庭剧的王海鸰而言,改革家、企业家的生活是创作经验的盲区,但她没有退回创作“舒适区”,而是迎难而上。她认为:“仅把戏局限在家庭,势必会降低剧的分量,也不合小说初衷”。踏踏实实拍出一部以工人群体为主角,辐射社会各人群、展现近50年中国社会变化的电视剧是导演李路的夙愿。李路说:“国家的变化发展大家感同身受,我们不应忘记基层群体的劳动和付出。”他将多年的思考沉淀倾注在这部剧中。诸多实力派演员为塑造好角色动了脑筋,下了苦功夫,以二度创作为电视剧添彩。《人世间》剧组工作人员最多时达上千人,辗转长春、哈尔滨等多地实景拍摄,曾为一场戏长途奔袭两三百公里,搭建3万多平方米的摄影棚还原小说中的“光字片”,仅布光的灯线就用了7万多米。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观众不会拒绝滚烫、真诚的作品。从115万字小说《人世间》到58集电视剧《人世间》,创作精品是文学与影视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也是作品与观众最有效的沟通语言。  

生动书写时代生活,写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认为,《人世间》热播,是“人民史诗的力量、人民美学的胜利”。小说《人世间》的字里行间,“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与担当”。电视剧《人世间》内蕴深沉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理念,改革开放中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对良善品德的传承坚守,通过普通人的命运故事展现了出来。  

在剧中,人物形象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他们骨子里的坚韧与担当,拨动了很多观众的心弦。周父周母的相濡以沫、周秉义的刚正有为、周秉昆的憨实仗义、郑娟的悲苦坚韧、蔡晓光的体贴通透……一个个从生活中“走”出来的真实的人、感性的人,经过艺术的加工,成为具有艺术典型特征的人、富有审美意味的人、承载价值引导力的人,传神而深刻。  

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纵深,赋予《人世间》史诗般的厚度。观众特别是青年人,透过周家三代人的经历和故事,重温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走过了怎样的道路,理解这些变化和成就从何而来,读懂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回望这段不平凡的历程时,观众得到的答案是有力量的。更可贵的是,《人世间》的讲述不回避坎坷,敢于直面且战胜困难。它通过生动书写一个时代的生活,写活了一个时代的精气神,写出了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气与魂。这种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追求,让现实题材创作彰显出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从小说到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播为当下文艺工作者重申一个“常识”:贴着时代的脉搏、贴着人民的心跳,文艺创作天高地阔。  

文学与影视双向赋能,共同开拓文艺新境界  

优秀文学作品是全社会共有的文化财富。“在新时代文化生活版图和现代传播格局之中,文学以更立体的方式放大自身价值,主动同众多艺术门类、文艺形态交流互鉴、融合接轨,不断播撒文学的种子,开拓文艺新境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张宏森建议从更高的站位和更广阔的角度出发,不断思考开拓新时代文学丰沛的生命力和多样的可能性。  

文学和影视的联姻是优良传统。从《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大名著的改编到《祝福》《林家铺子》《家》《四世同堂》等改编自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经典名作的影视剧,在中国文学和影视发展的历程中,文学与影视在双向赋能、双向驱动中,深刻反映时代变革和现实生活,也构筑了中国文艺的璀璨繁荣。  

新时期以来,改编自茅盾文学奖等国家级奖项获奖作品的影视作品蔚为大观。统计显示,1982年至今,茅盾文学奖共计48部获奖长篇小说中,从《芙蓉镇》《钟鼓楼》《平凡的世界》到《历史的天空》等,有31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京剧、话剧。文学一直在场,优秀文学作品以更加多元的方式建构着今天的文艺图景。  

中国作家协会将面向全国实施“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一批高水准、有分量的文学力作,有望为影视和其他文化领域输送更多更好的文学资源。  

“一部杰出的作品依存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依存于时代里每一个人的选择。阅文集团一直在大力扶持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创作,我们希望推动更多优秀现实题材文学IP的影视开发,从而有力弘扬主旋律、传递更大的正能量。”《人世间》出品人程武说。  

以《人世间》为榜样,期待不远的将来,文艺创作沃土厚植,精品力作花繁叶茂。 (作者:任姗姗 版式设计:赵偲汝)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5-5-15 16:31 , Processed in 0.065875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