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192|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探寻数千年前的文明联结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 20:1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年伊始,巴基斯坦历史人类学家马兹哈尔·阿拉姆驱车来到位于伊斯兰堡以西约50公里处的巴哈塔尔遗址,为将要到来的中国考古队的住宿、交通、安保等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新一季的中巴联合考古即将开始。  

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文明交流对话活动深入开展,中巴两国在人文交流,尤其是考古学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2018年,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访华,双方同意落实好《中巴文化合作协定执行计划》,加强博物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物和手工艺品保护和鉴赏,增进两国考古学界交流。  

2018年4月,河北师范大学古代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汤惠生赴巴基斯坦开展访学交流,并考察了巴哈塔尔等地的哈拉帕文化遗址。这次访问中,汤惠生提到的一项考古发现令阿拉姆印象深刻——早在5000年前,南亚和东亚地区的史前文明就存在开展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可能性。  

中巴友谊源远流长,但两国之间横亘着喜马拉雅、喀喇昆仑两座山脉,往来交通艰险异常。直到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的帮助下,第一条从中国直通巴基斯坦的公路——喀喇昆仑公路才修建完成。“早在数千年前,人类就曾经翻越如此巍峨险峻的群山,简直不可思议。”阿拉姆心中充满感叹。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数千年前的文明联结,他和汤惠生决定再次对当地哈拉帕文化遗址开展考古发掘。  

当年11月,汤惠生再次来到巴基斯坦,这一次,与他同行的是由来自河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14名中方考古学者。他们与阿拉姆一行会合,考古田野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联合考古队对每一块陶片绘图、照相、记录,一个个发现集纳在一起,就像是一幅拼图渐渐完成,我们的观点也一步步得到证实。考古现场在别人看来可能枯燥无味,但在队员们看来却时时刻刻充满惊喜。”汤惠生说。  

在巴基斯坦,中方考古队队员常常感受到当地人的热情好客。考古工作在乡村进行,当地农户听说是来自中国的考古队,总是招呼大家去家里喝茶,还热心地要为考古队提供帮助。考古发掘之余,汤惠生还与阿拉姆一起拜访了多位当地考古研究学者。两国学者围炉共话,毫无保留地交流学术研究成果。  

去年5月,中国国家文物局与巴基斯坦国家遗产和文化署签署《关于协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联合声明》,在联合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世界遗产、博物馆展览交流、防止文物非法贩运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共同推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  

“渴望交流与沟通是人类的本能。数千年前,正是这种渴望驱使着人们历经千辛万苦,翻越巍峨雪山。”阿拉姆说,如今,科技快速发展,我们有了如此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便捷的交通方式,期待巴中双方继续加强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考古合作,开展更多联合考古项目,加深两国民众对彼此历史文化的了解,增进文明交流互鉴。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5-10-25 21:44 , Processed in 0.066873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