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177|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中国古典舞光影奇妙游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1 22:15: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以来,作为《2021河南春晚》和《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扛鼎之作,舞蹈作品《唐宫夜宴》《纸扇书生》《少林功夫》《洛神水赋》等,屡屡登上网络热搜,不仅成为流量担当,也引起一系列关于舞蹈与电视融合发展的思考和讨论。近日,在2021BDA(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和专家围绕相关话题进行深入交流。  

主持人:本报记者 郑 娜  

嘉 宾:钱林林(河南广播电视台《清明奇妙游》《重阳奇妙游》总导演)  

李 鹏(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视觉总监)  

李永明(河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舞蹈总监)  

胡 岩(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古典舞艺术家)  

张建珍(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广播影视研究中心副主任)  

舞蹈与技术彼此成就,产生出圈效应  

记者:从《2021河南春晚》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大家发现“出圈”的节目大部分是舞蹈作品,舞蹈一下子成为备受关注的艺术门类,怎么看舞蹈火“出圈”的现象?  

李永明:舞蹈是几乎和人类同时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被誉为“艺术之母”,它既古老又不断求新求变,充满活力。与其他一些艺术门类相比,舞蹈具有直观性、直接性,不存在语言翻译的藩篱,不存在由于文化背景迥异所造成的差异化表达,所以在跨地域、跨文化交流中,舞蹈是非常易于被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具备容易出圈的特质。  

钱林林:舞蹈主要通过肢体表演来表达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内涵。中国古典舞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所展现的舞蹈大部分是中国古典舞,反映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它们能够出圈主要是因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厚重的文化内涵做支撑。另一方面,视听拍摄制作手段的飞速进步也助力舞蹈表演方式、传播方式的创新,使舞蹈艺术有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  

张建珍:舞蹈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舞蹈艺术追求的是通过肢体表演,让观众感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延展,让想象力超越此时此刻、眼前动作,勾起文化记忆和对当下现实的思考。河南卫视的一系列节目在XR、AR等科技手段的加持下,运用电视剪辑等多种形式,呈现出美轮美奂、信息密集的舞蹈美,放大了深藏其中的文化内涵,让专业和非专业人士都能信服、叹服,自然也就火“出圈”了。  

从舞台到屏幕呈现,是一个全新课题  

记者:从最早的《舞林大会》《舞动奇迹》《中国好舞蹈》,到《起舞吧!齐舞》《舞者》《舞蹈生》,再到引起较大轰动的《舞蹈风暴》以及河南卫视的一系列节目,近几年舞蹈类节目频频进入大众视野,电视和舞蹈的结合给彼此带来了哪些变化?  

张建珍:电视与舞蹈的结合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的电视舞蹈大赛只是把舞蹈搬到电视上,外行人只能看看热闹,很难引起大众持续的共鸣。后来,一些节目开始把真人秀和舞蹈结合起来,借舞蹈来表现非专业人士学习舞蹈的过程,舞蹈主要服务于真人秀。2019年,《舞蹈风暴》利用子弹时间、剪辑、灯光电等电视技术,放大舞蹈的精彩瞬间,使舞蹈在荧幕视觉呈现上有了重大突破。今天,河南卫视的一系列节目在运用电视技术的同时,放大舞蹈艺术和电视传媒文化的内涵,不仅为舞蹈艺术带来了新的革命,也是电视语言的革命。它几乎打破了所有过去传统电视叙事规则的约束,包括影视剧叙事、风光宣传片叙事、电视晚会叙事等。  

胡岩:舞蹈相对来说是比较小众的艺术。近年来,艺术与电视技术的融合促进大众对舞蹈,特别是对中国古典舞的喜爱和关注,扩大了舞蹈的影响力,也拓宽了中国古典舞的出口。在新的技术条件和传播平台下,舞蹈出现了从舞台呈现到荧幕视觉呈现的转变,在表演、场景、时长、音乐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为舞蹈艺术创作和发展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李永明:得益于科技的发展,电视舞蹈作品在场景转换、背景切换、空间营造等方面具有舞台舞蹈不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让结构更加紧凑、细节更加放大、质感更加饱满。电视舞蹈作品与传统舞台舞蹈的表现方式存在着巨大差异,具有全新的属性,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它绝不是简单用摄像机把舞蹈拍摄出来,然后在屏幕上播出,而是要求在舞蹈编创过程中,在进行舞蹈本体的表达中,就必须综合考虑拍摄手法、后期制作、科学技术方案等因素,这是一种全新的舞蹈编导思维,给舞蹈编导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进一步融合,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记者:舞蹈类节目火起来后,预计未来会涌现出更多与舞蹈结合的电视节目、视频,对这样的创作趋势有什么建议?如何才能创作出更多新鲜、优秀、具有生命力的精品?  

胡岩:对创作者来说,技术能给舞蹈带来很多帮助,包括更便捷的传播、更丰富的形式,更夸张的想象力,但创作者不能过度依赖技术的包装,要把技术融入作品本身,利用好技术的能量,让作品更上一层楼。河南卫视把中国古典舞风潮带动起来后,其他媒体、节目可能会效仿其做法,打古典主义的牌。在这样的情况下,全社会应更加尊重古典艺术,保持对古典品质的高标准高要求,不要把古典艺术庸俗化。  

李鹏:随着科技带来观影方式的多样化,舞蹈的表演环境和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在不太遥远的未来,舞者或将脱离时间和空间制约,观众将通过传感设备与舞者同步。无论是在实景中植入幻境,还是利用虚拟手段呈现表演者舞蹈中的情感世界,技术性瓶颈是很容易被打破的,难的是内容。技术应用始终要为表演服务,贴附于内容之内。  

李永明:当下文艺类节目中,青年是观众群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不断加强,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是在不断提升的。与外来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缺乏的是新颖的表达途径、突破想象的视觉冲击力和具有现代气息的呈现方式。没有对当下审美趋向的准确把握,很难获得年轻观众的认同。生活在日新月异地变化,艺术在千变万化中发展,各种新的艺术范式、艺术思潮不断涌现,艺术工作者必须要与时代同步,用包容的心态客观对待新生事物,掌握更多相关领域知识和现代科学手段,才能够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5-5-15 19:12 , Processed in 0.075485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