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151|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图文故事丨习近平与老乡的故事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23 12:1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  

“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从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到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农村贫困人口。  

如今,中国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乡村振兴如火如荼,老乡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重温一个个与老乡的故事,深深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  

“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  

7月21日,西藏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的嘎拉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达瓦坚参家。  

卧室、厨房、储藏室、卫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得仔细,问得仔细,叮嘱得仔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牵挂惦念。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习近平总书记同达瓦坚参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聊家常。得知靠着跑运输、桃花节分红、土地流转、种植养殖,去年全家收入超过30万元,习近平总书记很欣慰:“你们的收入,加减法算出来,好几十万了。很幸福的一家人。”  

“我衷心地希望各族人民生活好上加好,芝麻开花节节高。”习近平总书记向老乡们送上祝福。  

殷殷嘱托,念兹在兹。  

“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这个信念,习近平在知青岁月时就埋下了种子。  

七年插队生活,习近平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乡亲们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向着“一年四季能吃上玉米面”的朴素目标而奋斗。一路走来,他始终忘不了农民的艰辛和农村的一切。  

1975年10月,离开梁家河前,习近平跟老乡们说:“咱梁家河的群众无私地接纳我、帮助我,让我在这里步入社会,入团、入党、当村支书。我从这里出发,返城上大学。梁家河给我的一切,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山高水长,悠悠情深。  

离开梁家河村后,习近平先后四次给梁家河乡亲们回信。  

2014年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说:“去年夏天,延川遭受了严重的持续强降雨灾害,我一直惦记着村里的乡亲们。”他还鼓励大家:“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村里乡亲们和全国广大农民一起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  

带着对老乡的深厚感情,青年时摆脱贫困的朴素心愿,逐渐变成祖国大地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  

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一个多月后,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天寒地冻的太行山深处。  



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地处深山的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走进困难群众唐宗秀(右)家慰问看望。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  

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深入困难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算收支账、商脱贫策。面对老乡,他总是谦逊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最深的牵挂,最坚定的信心。  

“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  

“现在全中国56个民族都脱贫了,兑现了我们的庄严承诺。但我们还不能停步,接下来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迈进,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加油、努力,再长征!”  

习近平总书记4月在广西考察时鼓励大家接续奋斗。  

“学习掌握科学技术,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广西桂林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的葡萄园。  

过去曾有这样一句顺口溜:“有女不嫁毛竹山”,如今却是“有女要嫁毛竹山”。变化的背后是当地新发展起来的葡萄产业。  

得知科技特派员起了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感叹,“我在福建时就抓科技特派员,现在全国都在推广。农业技术人员就是要下沉到农村基层来,就是去干具体的出实际成果的事情”。  



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走进葡萄种植园,同农技人员和村民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闻讯赶来的老乡聚拢在一起,纷纷向总书记问好。  

看到人群中朝气蓬勃的孩子们,习近平总书记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做有知识的一代人,用科学知识托起乡村振兴,托起我们现代化的中国。我们老中青三代人,齐心努力奔向现代化。”  

早在习近平刚到梁家河的时候,就认识到科技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上的重要作用。他在被派往制种站学习良种培育期间,专门用一个小本子做育种笔记,回到窑洞里,有机会就给大家讲有关制种知识。他还鼓励身边年轻人学习知识,是窑洞中的“习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支持的科技特派员,在福建用一片绿叶带富了一方百姓。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脚下的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听闻近年来在科技特派员团队指导下,茶园突出生态种植,提高了茶叶品质,带动了茶农增收,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他指出,要很好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  

从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武夷山的一杯清茶、沙县的一份小吃,到柳州的一碗米粉、西宁的加牙藏毯......“小特产”背后连着支撑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指明了路径,也让很多群众豁然开朗。  

“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每年临近春节,习近平总书记都要亲自给老乡们送去新春祝福。  

脱贫之后的第一个春节怎么过?2月,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曾经贫困人口最多的贵州。  

走进黔西县化屋村苗族村民赵玉学家,从客厅、厨房到卫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得十分仔细。  

看到他家现在的幸福生活,总书记笑着说:“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同赵玉学一家边聊家常边制作当地传统节日食品黄粑。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在总书记心中,老乡的生活环境是新生活的重要体现。  

“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3月福建考察期间为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问诊把脉。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农村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一环。  

在习近平总书记眼里,改厕这件“小事”,联系着大民生--20世纪70年代,在延川县赵家河驻点期间,修建第一个男女分开的厕所;80年代,改造正定厕所和猪圈连在一起的“连茅圈”;2015年7月,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村村民李龙植家,提出要来个“厕所革命”......外地考察在农户家时要看,全国两会下团组共商国是时要问,并且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老乡的美好生活就是由洗澡水热不热、电价贵不贵......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汇流而成的。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这句古语,表明自己的心迹。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考察中老乡这样激动地对总书记说。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回答道。  

监制:赵承  

策划:张旭东  

主笔:侯雪静  

统筹:王绚、王宇、齐中熙  

视觉 | 编辑:杨文荣、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5-5-16 08:34 , Processed in 0.077682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