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168|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潮头观澜|黄土高坡上的绿色变迁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15 00:2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了解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情况。秋日里,米脂县高西沟村的沟沟峁峁仍满目绿色。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这首曾经的流行歌曲,一度定格了人们对大西北的印象。

如今,黄土高坡的模样已然改变——从20多年前的沟壑纵横、黄土满坡,变成了现在的满眼绿色、生机盎然。

巨变的背后,是近年来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的实施,是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和新生,书写了黄土高坡由黄变绿的生态跨越。

歌曲里的黄土高坡,就是世界上最大、最厚、最连续的黄土覆盖区——黄土高原,横跨青、甘、宁、陕、晋、豫、内蒙古等省区。陕北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黄土被切割成一个个峁、一道道梁。

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落户,后来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他组织带领群众修道路、造淤地坝,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淤地坝是流域综合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既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曾经,黄土地给人们带来希望,也带来了伤痛。

羊啃秃了草,人砍光了树,山扛不了风,地保不住水,田地成了“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下一场山水褪一层泥,种一茬庄稼剥一层皮。农民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却常常连播下的种子都收不回来。

陕西曾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省份之一。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川、陕西、甘肃3省率先开展试点,正式拉开了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的序幕。



位于延安市吴起县的退耕还林森林公园(2019年5月1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各项政策的持续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实施,黄土高坡的一峁一梁渐渐被绿色点染,延安等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地区还实现了地减粮增。

黄土高坡迎来了绿色转机。昔日“山是和尚头、水是黄泥沟”的黄土高坡,如今变成了山川秀美的“好江南”。

浩荡黄河纵切黄土高坡,一路奔腾南下。黄河是世界上含泥沙最多的河流,有“一石水、六斗泥”之说。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

2019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

黄河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

陕西的黄土高原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随着生态绿化工程推进,当地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

如今,陕西省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达到60.68%,年均入黄泥沙量已从2000年之前的8亿多吨降至约2.7亿吨。原本有着“驼城”之称的榆林,森林覆盖率从0.9%提高到如今的34.8%,成为全国首个干旱半干旱沙区国家森林城市。

黄土高坡里的农民栽下的不仅是生态树,也是“摇钱树”。苹果、核桃、红枣、花椒……因地制宜的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成为各地退耕还林、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招。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木场湾村村民在分拣红枣(2021年1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2015年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回到梁家河,总书记沿着崎岖的山路前往山梁高处的苹果种植园察看。得知坡地上种植的苹果亩产4000斤,能够收入2万多元,总书记很高兴。

依托退耕还林还草培育的绿色资源,各地还大力发展观光旅游、休闲采摘、森林康养等新型业态。昔日上山放羊的村民,已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如今的黄土高坡,已不再是单调的一种颜色,正展现着蓬勃的生动景象……

策划:张旭东

主笔:高敬

统筹:车玉明、王绚、齐中熙

视觉 | 编辑:张惠慧、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5-7-9 13:49 , Processed in 0.070769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