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136|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丨这篇文章发表时标题加了哪两个字?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8 00:1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 + 制作的 “ 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 “ 系列短视频燃情上线。现代快报联合全国 30 所高校、30 个青青讲述人团队,奔赴全国 21 个城市,走进全国 26 家红色场馆,行程 12000 多公里,讲述 30 个党史故事。“ 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 “,这是最青春的追寻和响应,这是青年人对百年大党最深情的告白!



8 月 18 日,“ 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 “ 系列短视频第 25 集《这篇文章发表时标题加了哪两个字?》上线,本集青青讲述人是南京大学学生孔柳淋、李阳,两人都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

孔柳淋说:“ 现在,刷屏的爆款文章比比皆是。这些文章可能会火几天,但风头很快就过去了。有一篇文章已经火了 43 年,还是不时被提起和关注。它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南京大学的校史馆里,还珍藏着刊登这篇 “ 爆款文 “ 的报纸原件。1978 年 5 月 11 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胡福明是这篇文章的主要作者。

1977 年 7 月底,作为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的胡福明,一边陪妻子住院,一边完成了近八千字的初稿,当时题目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文章经过多人多轮的修改和审定,发表时标题加上了 “ 唯一 “ 两个字。



为何会加这两个字?两位青青讲述人前期已做了不少案头工作。为了更清楚了解文章的创作历程,她们还专程拜访了 86 岁的胡福明老人。胡老头发花白,眼睛也不太好,但他每天请老伴帮忙读报,了解这个世界的变化。提到当年那篇文章,胡老缓缓道来:“ 文章标题的‘唯一’两个字是从毛主席的观点中分析出来的。毛主席强调,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只有’‘才是’就说明(真理)标准只有一个。“

今年 3 月 24 日,胡老又在《光明日报》发文,题目是《在关键时刻 “ 喊一嗓子 “》。 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就是要有在关键时刻 “ 喊一嗓子 “ 的魄力和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能坐在胡老身旁听他讲当时的情景,孔柳淋和李阳都很激动,她们仿佛穿梭时空,成为胡老创作过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孔柳淋还表示,当时一个细节让她印象深刻:“ 胡老讲述时一次又一次前倾身体,眼里更泛着真挚热烈的光芒,让我感受到了他心里永远激荡的热忱,我的内心也涌起了崇敬和钦佩。“ 李阳也表示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胡老对真理的执着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胡老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无所畏惧,这也是对我们青年学生最宝贵的启示。“ 前辈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让她感受到一种奋进创新的力量,“ 新的征程上,吾辈当自强,继续用奋斗书写华章。“

现代快报全媒体记者 徐梦云 蒋文嘉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4-6-9 14:38 , Processed in 0.088255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