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232|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美欧密切关注预测长五残骸落点,中国专家:背后藏有军事意义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9 06:1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郭媛丹】9日上午,受外界高度关注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末级残骸已再入大气层。此前,美军、欧盟等机构密切关注并预测火箭残骸重返大气层的时间和地点。中国专家认为,这样的跟踪和预测显然具有一定军事意义。



4月29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与其他大型运载火箭通常会在预先计划好的区域落回地球不同,该火箭以失控状态重返大气层。BBC报道称,长征5B火箭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行重返地球的最大太空飞行器,报道宣称因返回中落点不确定,引发国际担忧。

在火箭残骸重返大气层前,各方纷纷对窗口时间进行了预测。周六,美军太空司令部估计该枚火箭残骸重返大气层的时间约在北京时间9日10点11分前后一小时。同时,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太空研究和发展中心航天公司轨道和再入碎片研究中心(CORDS)将其重返地球的时间定位在北京时间11点02分前后2小时内。而欧盟空间监视与跟踪系统 (EU SST)预测时间为北京时间10:32分前后139分钟内。

北京时间9日早上7时24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称,预计火箭残骸再入时间为当日10时12分±15分钟。

最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揭晓,该枚火箭残骸再入大气层时间是9日10时24分。

这意味着,中国,美军太空司令部以及欧盟EUSST对火箭再入大气层的预测时间误差值在8-13分钟之间,这其中,中国的窗口时间最为精准,将窗口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航天和军事专家均认为,中国在距离火箭残骸坠入大气层最近的时间做出预测,因而时间更为精准。

时间预测准确与否决定对火箭残骸落地区域的判定。天体物理学家琼斯表示,该运载火箭的主体部分大约每90分钟绕飞地球一圈,此外,另一个数据显示火箭以每秒约4.8英里的速度飞行,这意味着其重返大气层仅一分钟的时间差在地面上就相当于数百英里的地域差。路透社报道称,长征五号B火箭残骸的最终坠落地点在印度洋马尔代夫群岛以西的海域,而非此前美国空军专业太空追踪网站space-track预测的地中海上空。

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9日对《环球时报》表示,火箭是中国发射的,中国自然有先天优势,掌握火箭精确的末级质量和几何尺寸以及发射入轨的精确参数,而美国和欧盟则是估计徝。

军事专家宋忠平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分析,“从航天测控,包括轨道测控的角度而言,中、美、俄等航天大国都具有权威性,相比而言,火箭脱离轨道的时间点比较好预测,但火箭残骸在大气层中不断烧毁,坠入大气层时空气动力发生变化,是失去控制的,在这样的不断变化中做出精准预测就会增加难度。”

尽管EUSST表示,该物体不受控制的性质使任何预测都不确定,但人类还是在一定范围内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测,这种预测是如何做到的?黄志澄认为, 对火箭再入大气层的时间和落点进行估算,“要掌握火箭技术航天器总体、测量控制、航天器轨道预测技术以及再入大气层技术等”。

宋忠平表示,中国对于火箭残骸什么时候落入地球在发射之际就已经有了预判,在火箭发射后实时抓取其残骸的轨道位置,因此预测的准确度最高。“能对火箭残骸再次返回大气层做出精准判断,需要在掌握火箭结构、飞行姿态等要素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以及轨道相关的预测、控制技术才能得出结论。”

那么,美国军方及其它机构对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末级残骸坠入地球时间和落点进行预测是否具有一定军事意义呢?

黄志澄表示,“虽然这次火箭的末级不是一个真实的导弹,但对其飞行轨迹和再入大气层性能参数的预测,也可作为他们对预测真实导弹弹头再入大气层参数的演习。这种预测对精确反导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的。”

宋忠平也赞同预测火箭残骸的时间和落点有一定的军事意义,是对各个国家航天系统的一种考验。不过宋忠平认为,“火箭残骸和末端导弹弹头有所区别,末端导弹弹头具备一定的机动变轨能力和抗打击能力;而火箭残骸已失去控制能力,相当于一个高速坠入地球的人造天体,不具备机动、变轨和其他能力。”

对于外媒炒作渲染长五残骸在太空“翻滚着失去控制”的样子,仿佛这个庞然大物比美国等发射的火箭残骸有更高概率击中人口稠密区,中国航天专家指出,火箭残骸的落点都是经过计算的,与此同时,迄今也没有火箭残骸的坠落过程完全受控的情况。现在也没有证据可以表明美国的火箭残骸比中国的火箭残骸有落点受控的大幅提高。今年3月,美国一枚火箭的残骸落到了本国的一处农场,是迄今为止火箭残骸最接近造成伤害的例子之一。  

除非火箭发射后完整回收,否则一定的不可控性永远存在。而据我们了解,中国正在加紧研究火箭发射后回收的技术。长五火箭末级已经采用钝化技术处理,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过程中烧蚀销毁,对地面造成危害的概率极低。而且由于地球70%的面积是海洋,陆地上也有大量无人区,在人类历时近60年的太空活动中,经过计算的火箭残骸坠落迄今没有造成过实际的人员伤亡。另外所有火箭残骸的风险相当接近,宣扬中国火箭残骸的风险尤其高,这是严重反智的。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4-6-8 01:42 , Processed in 0.075638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