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217|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这次发射的核心舱,比国际空间站的任何单个舱位都大!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02: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4月29日,运载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引发全球广泛关注。到底中国空间站什么样,可能是外界最感兴趣的话题。  

可能有心急的网友就直接问老刘了:都说这次中国空间站很大,那与之前中国发射的其他航天器相比,空间站到底大出多少?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果神舟飞船是一辆轿车,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就相当于一室一厅的房子,而空间站就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算是“豪宅”了。据五院专家介绍,这次发射的空间站核心舱体积非常大,长度比五层楼房还要高,直径比火车和地铁的车厢还要宽不少,体积比国际空间站的任何一个舱位都大,航天员入驻后,活动空间非常宽敞。此外,核心舱的重量相当于三辆大客车的空重重量,同样也超过国际空间站的任何一个舱段。  

据介绍,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天和核心舱、实验舱问天和实验梦天,整体呈T字构型。其中,天和核心舱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作为未来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天和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我国目前研制的最大、最复杂的航天器。  



其中,核心舱具备交会对接、转位与停泊、乘组长期驻留、航天员出舱、保障空间科学实验能力;问天和梦天实验舱均作为支持大规模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载荷支持舱段,同时问天实验舱还作为组合体控制和管理备份舱段,具备出舱活动能力,梦天实验舱具备载荷自动进出舱能力。中国空间站三舱飞行器依次发射成功后,将在轨通过交会对接和转位,形成“T”构型组合体,长期在轨运行。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寿命不小于10年,并可通过维修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不仅活动空间大,航天员在空间站的补给也得到了更好保障。此前我国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高纪录是33天,航天员生存所必需的水和氧气由航天器直接送入太空。为了让航天员实现更久的在轨停留,空间站设计了完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员呼出的水蒸气会通过冷凝水方式回收,排泄的尿液也会回收净化,重新作为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使用。电解制氧时产生的氢气与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将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氧气,这也能够降低氧气的补给需求。  



据老刘了解,空间站资源十分宝贵,经过科学且慎重的遴选,空间站上将搭载安装包括生物学、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微重力、流体等类别相关的科学研究实验设施。据悉,空间站上将部署10余个先进科学实验柜、舱外载荷安装平台。  

据相关专家透露,后续与空间站伴飞的光学舱,将搭载2米口径的巡天望远镜。这台望远镜的分辨率与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相当,但视场角是后者的上百倍,它将在大范围巡天科学研究方面显身手。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介绍,天和核心舱的密封舱内配置了工作区、睡眠区、卫生区、就餐区、医监医保区和锻炼区六个区域。不仅能够保证每名航天员都有独立的睡眠环境和专用卫生间,而且在就餐区配置了微波炉、冰箱、饮水机、折叠桌等家居,还配置了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抗阻拉力器等健身器材,以满足航天员日常锻炼;此外,舱内情景照明可由手机APP控制。核心舱不仅配上了手机,可以实现在轨航天员之间通话和天地通话;还配了天地视频通话设备,可以实现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此外,还有可以支持航天员收发电子邮件的测控通信网和相关设备。  

据了解,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我国空间站建造分两个阶段实现,一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二是空间站建造阶段。从今年到明年整体完成这两阶段的任务。按照中国航天任务规划,两个阶段各规划了六次飞行任务,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一次任务就是去年取得圆满成功的长征五号B首飞任务。今年还要实施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5次飞行任务,包括4月底天和核心舱的发射,紧接着会在5月和6月分别实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其中神舟十二号飞船上的航天员乘组由三名航天员组成,他们将在轨驻留三个月。9月和10月将分别实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其中神舟十三号飞船上的航天员乘组由三名航天员组成,他们将在轨驻留6个月。郝淳表示,以后6个月的在轨驻留将是中国航天员在轨驻留的常态。  

据他介绍,明年将全面进入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一共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包括空间站舱段问天和梦天的发射任务,还包括两艘货运飞船和两艘载人飞船发射任务。这两艘载人飞船也分别由三名航天员乘组组成,在轨驻留6个月左右。到明年年底我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转入后续应用与发展阶段。郝淳表示,空间站设计在轨寿命是不小于十年,通过航天员在轨维修、维护和一些设备载荷更换,可以延寿使空间站在轨工作更长时间。在轨期间,中方会安排开展大量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实验,有望取得一大批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技术应用成果和科研产品。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4-6-17 03:41 , Processed in 0.083156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