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153|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爱国三问”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11:5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是中国人吗?  

你爱中国吗?  

你愿意中国好吗?  

八十多年前,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种下自强图存的新希望。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南开大学考察时讲到,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彼时的南开,在硝烟岁月中,是怎样愈益奋进、越难越开?今日的我们,要如何传承这份沉甸甸的“爱国三问”,将爱国情怀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与您一同走进南开,走入这片历史的天空。  



八十多年前,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和积贫积弱的国家,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在1935年9月的开学典礼上,提出振聋发聩的“爱国三问”,点燃师生的爱国斗志。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南开种下自强图存的新希望。  



甲午一役,清廷战败,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趁此强租威海卫。当时,正在北洋水师服务的张伯苓,在威海看到日本太阳旗降下、清朝黄龙旗升起,仅过一日就改悬英国米字旗。目睹“国帜三易”,张伯苓深受刺激,怀揣“痛矫时弊,育才救国”的梦想,和爱国教育家严修共同创办南开。  



1919年9月,南开大学正式成立。关于南开大学的定位,老校长张伯苓曾定下宗旨:“吾人为新南开所抱定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  



在1934年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开幕式上,数百名南开学生用紫、白两色小旗组成“勿忘国耻”“收复失地”等标语,令现场日本官员气急败坏。事后,日方要求南开严格管教学生,张伯苓校长对学生们说,你们讨厌!你们讨厌得好!下次还要这么讨厌!要更巧妙地讨厌!  



1937年7月,南开大学校园遭到日军轮番轰炸和纵火焚烧,校园建筑仅存一座思源堂,美丽的南开园沦为一片废墟。面对日军野蛮行径,张伯苓说,敌人此次轰炸南开,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抗日炮火中,北大、清华、南开师生同赴国难、举迁昆明,合组西南联大,谱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  



和平年代,南开以百年校史陶铸爱国情怀,以课堂教学塑造爱国认同,迄今已有200余名研究生志愿者赴西部支教;每年数千名学生深入基层,宣讲新时代新思想、以专业知识服务当地发展,将爱国情怀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新时代新征程,南开人将矢志爱国奋斗,将“爱国三问”一代一代问下去、答下去,续写新的辉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历史贡献。  

监制:刘刚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  

统筹:幸培瑜、韩珅  

编导:王志斌、彭卓、陈晓宇、甄晓博  

记者:邵香云、李姝莛、彭卓、许健、李帅、郝杰、方金洋、周嘉汶(实习)  

包装:夏勇、刘思奇(实习)  

海报:刘思奇(实习)  

部分素材来源:  

刘公岛管委会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5-5-15 08:52 , Processed in 0.074356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