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150|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振的是精神,兴的是产业”——贵州洪江艺术村的蝶变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22:2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进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洪江村,村内的小巷、房屋、花草与远处的山峦仿佛融为一体,为来访者绘出一幅幅喀斯特山村美景。可在2017年之前,这里却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空心村”,近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外务工,没有像样的产业。



洪江村依山傍水,因曾经有大水进村的经历,得名洪江。2016年,时任贵州省教育厅驻荔波同步小康工作队驻洪江村“第一书记”的马丽华,发现这个村的问题在于村域内资源贫瘠匮乏,村民无工可做,导致劳动力外流。几经思考,她联系了北京宋庄的艺术家团体到村“问诊”,由此开掘出一条唤醒山水、打造艺术村落的发展新路。

“刚来的时候,我们和村里人打招呼,他们的眼神都是躲闪的,小孩看见我们就躲,村民也不相信破房子能卖钱。”60多岁的画家李向明回忆起初来洪江时的场景说,他们在荔波走访了许多村子,洪江算是里面自然条件较差的村落,但对“艺术家”群体来说,向往挑战的精神以及对艺术如何回归原点的思考,让大家选择了这里。

艺术家们的到来为这座“空心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一座座闲置的旧房老屋在他们手中变废为宝,成为艺术田园。村民则从老屋出售与改造中获得了工作机会。家乡人气旺了,有事可做,吸引不少人返乡。近年来,洪江村组建老屋修复队伍近400人次,收入达500多万元,修复老旧房屋48栋,吸引了95位艺术家入驻其中,常住的就有50余人。



常住的艺术家不仅为村民带来收入,还为当地增添了“精神食粮”。从深圳来的画家李佳来洪江3年多,他的画室不仅是黔南州多家艺术院校游学交流的场地,也是附近的美育基地。

发生变化的还有洪江人的精神面貌。“2019年以前,这个村的高中录取率不超过60%,2020年高中录取率为100%。”谈及村里的变化,李向明认为,“乡村振兴,振的是精神,兴的是产业”,如今村民在关注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路,比如孩子们开始参加足球队,村民跟着艺术家们“混”久了,家里开始有“艺术味”。

近年来,洪江村相继获得“国家森林乡村”“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称号。曾经的贫困村,成为人气颇高的艺术村。未来,这里还要发展研学工坊、游学民宿、农耕体验园等设施项目,打造集民宿、采风、研学、休憩为一体的综合体空间。

就像李佳明年初即将举办个人艺术画展的主题“和”一样,艺术家与村民“牵手”,持续激发这座山村的蝶变,“振的是精神,兴的是产业”。(何黔川、齐健)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5-5-15 08:03 , Processed in 0.068524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