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225|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社评:欧洲再沦陷反证了中国动态清零的正确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7 20:2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卫组织周四警告说,欧洲正面临一个“毁灭性冬季”,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继续下去,从现在到2022年2月,欧洲可能再有5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仅仅过去一周,世卫组织欧洲区就新报告了180万确诊病例和2.4万人死亡。




世卫组织表示,欧洲重新成为新冠疫情的“震中”,防控措施放松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该组织官员强调,快速充分检测、追踪确诊病例的密接、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等对阻止疫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欧洲重新沦陷告诉人们,抗击疫情的战斗还远未结束,它也从反面证明了中国动态清零路线的价值。

近一个时期,中国社交媒体上质疑动态清零政策的声音有增多之势,一些人极力主张中国放弃动态清零,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开放同步。他们断言中国的动态清零坚持不了多久了,它会让中国在国际上孤立,内部的不满也将此起彼伏。面对欧洲新一轮的教训,我们希望那些唱衰动态清零的国人能够迅速清醒过来。

必须看到,绝大多数中国民众都支持国家的动态清零路线,围绕抗疫的一些不满绝大部分是针对具体措施的,而不是针对动态清零这一抗疫路线本身。认为公众反对动态清零的意见正在迅速聚集,这种判断本身就不是实事求是的。

动态清零固然成本挺高,但如果中国现在就完全开放边界,放弃流调追踪,转为与病毒“共存”,会产生什么后果,欧洲的最新情况就是警钟。

中国最新一波疫情波及面广,牵动的城市和社区是去年第一波疫情之后最多的。少数地方的防控出现了生硬做法,舆论有意见。但是设想一下,如果欧洲现在的情况搬到中国来,我们的一个省区单日就有上万甚至几万人感染,上百人甚至数百人死亡,公众的反对声肯定只会更大,问题也将更多,损失也更严重。有少数人崇尚西方对待疫情的基本态度,但他们代表不了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见,要防止他们的糊涂向社会扩散,扰乱国家的抗疫大局。

我们同时要提醒各地政府,今后一定要更加注意动态清零措施的人性化。要高度关注民众的具体反应和意见,那些合理的诉求要尽量满足,大家提出的真实问题一定要加紧改进。

我们想说的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确转向了开放,无论他们因此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死亡多少人,开放也会带来一些好处,它们对因长时间抗疫产生疲倦感的人们仍会有诱惑力,给动态清零的管控措施造成压力和干扰。只要西方的疫情出现松动,就会有一些人和力量出于各种原因和目的帮着推升这种压力,使得我们这边围绕管控措施的摩擦增加热度。

由于中国逐渐成为动态清零的“孤岛”,中国将面临与开放模式不断竞争合理性的反复考验。西方模式造成的巨大损失已被他们的社会习惯,但我们的任何弱点都可能被揪住上纲上线。所以我们必须强化动态清零路线的准确性,最大限度提高它的效率,实现它的人性化,要坚决杜绝简单“一刀切”所造成的明显缺陷。这对动态清零的平稳实施意义重大。

从长期看,中国需要加快针对新冠疫情的医药科学突破,为我国最终实施开放创造、积累条件。英国刚刚批准了治疗新冠肺炎口服药的上市,其实际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中国的抗疫组织很成功,疫苗研究进入了世界第一方阵,我们的治疗新冠肺炎特效药研究也决不能落在后面。

总之中国动态清零做到了最好,今后哪个方向都不能放松。我们必须在每个阶段都将抗疫的战略主动性牢牢握在手中。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5-10-25 06:22 , Processed in 0.063773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