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189|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环时锐评:命案接连发生,阻止它们是法律秩序底线中的底线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5 14:1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海市一周内先后两起命案受到互联网关注,今天发生的最新一起据警方通报是一名53岁男子因工作纠纷将41岁女同事杀害。也是今天,河北平山县一邮政职工行凶扎伤三名同事,伤者经送医抢救无效均死亡。很多网友惊呼,杀人狂出得太多了。还有人说,“谈恋爱被杀,结了婚被杀,租房被杀,现在上个班也被杀,真的是处处杀机。”这种说法当然有些夸张,但它反映了人们的不安情绪。



很多杀人案发生在熟人之间,有恩怨线索。对那些线索从不同角度的挖掘常会让舆论对那些命案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比如莆田欧某中杀人案,由于最初披露了行凶者盖房5年受阻、上诉无门的细节,很多人从中看到的是“反抗”,是“快意恩仇”。上海的杀人案因两起都是“男杀女”,网上很快出现了围绕“厌男”和“女权”的争议。杀人案都是惨烈的爆点,探寻背后的来龙去脉,能带出大量社会思考和争议。不能不说,其中有的呼声是有价值的,能够产生解决问题需要的推动力。

然而,我们认为,在进行各种探讨的同时,严厉谴责行凶杀人本身,不在舆论场上给它们提供道德庇护所,这非常重要。有些杀人犯作案之前的个人遭遇值得同情,但是这种同情不能移植到对他们行凶本身的价值评判上,一码归一码,行凶杀人就是犯罪,必须予以严惩、谴责。

我们的社会有各种矛盾,民间有许多摩擦,有些杀人犯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对待,而且某种程度上情况可能的确如此。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化解基层矛盾,推动公平正义成为解决各种问题的原则和枢纽。但是,说实话,这是个动态推进的过程,很难做到理想状态的达标。这种情况下,社会上就会出现种种“自我救济”,体现为摩擦和冲突的激化。

法律秩序不完美,但它必须有底线。在冲突摩擦中不行凶杀人,就是底线中的底线。这不是法律在帮人“不作为”之后的惩人“粗暴”,因为一旦失去这条底线,我们的社会就称不上是现代文明。



行凶的原因链各不相同,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将民间的行凶杀人进行 “好的”和“不好的”区分,必须坚守所有行凶杀人都是恶的这一坚定价值判断。如果这一共同价值判断产生动摇,整个法律秩序就会失去根基。因为很多有潜在行凶动机的人都觉得自己受了冤屈,如果有些杀人案本身可以被“理解”,杀人犯在作了案之后仍可以得到舆论同情,那么必将有更多的人受到集体价值判断混乱的误导,真的走向行凶。被同学们羞辱了,被顶头上司穿小鞋了,配偶与情人被捉在床,遭到公司解雇并且得到的补偿不满意,拆迁条件没谈拢房屋被强拆,这些都会让一些人感觉“受够了”,可以“豁出去”了。

社会要高度重视对每一起命案的发生进行情景还原,对那些来龙去脉加以总结,不断加强基层治理,最大限度地防止基层矛盾尖锐化,将一些潜在的命案化解于被触发的临界点之前。发生了命案的机构或者社区,如果存在当地基层组织不作为的情况,应当予以追责,促使警示的形成。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5-10-27 06:01 , Processed in 0.065720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