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369|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辽宁沈阳沈北新区虾稻共作“双丰收”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1 22:1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央广网沈阳10月12日消息(记者 吕文卫)道路平坦通畅,村容干净整洁,金黄色的生态种养田星罗棋布,丰收景象与美丽村庄交相辉映……近日,记者走进沈北新区黄家街道大丁村,一幅产业旺、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映入眼帘。

近年来,沈北新区持续推进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开展稻虾、稻蟹、稻鱼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充分释放辽河水小龙虾养殖品牌优势,提升北方小龙虾养殖繁育技术,强力推动“沈阳小龙虾”特色名片,打造全省特色农产品品牌。



产业引领 效益双丰收

在大丁村,丰收的稻田里不光有沉甸甸的稻谷,还有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当地350亩试验田采用的是“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一只只小龙虾,昭示着农业转型升级的大变化。

“以前水稻田里只种水稻,现在既种水稻又养小龙虾,不仅小龙虾可以卖钱,绿色大米比普通大米价更高!”大丁村党支部书记张福铎介绍,相比单纯种水稻,虾稻共作模式下,产值至少翻了几番,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据了解,小龙虾产地主要分布在湖北、江西等地,北方之前的小龙虾养殖户都是从南方采购的虾苗,由于水土不服和长途运输等原因,造成“南虾北死”的现象。而且,北方水资源相对匮乏,土地不保水,难以做到普遍养殖。

大丁村紧依辽河支流西小河,水资源丰富,拥有近2000亩稻田。沈阳市大丁虾稻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5年多的时间,通过技术攻关突破了小龙虾养殖繁育技术瓶颈。大丁村和企业合作,充分利用辽河流域水资源丰富的优势,今年正式将小龙虾放养到350亩水田中,如今长势非常好。



小龙虾产业的进驻,也改变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方式。

以前村里的产业主要是传统农业,农民靠种地、外出务工为生。如今,村民把荒田租给小龙虾养殖户,获得土地租金,同时又可以在养殖基地务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而且做到了“一份地挣两份钱”!

虾稻共作 致富没风险

虾稻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吃着水稻秸秆腐烂后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慢慢地长大。

稻田里的水稻有了小龙虾的粪便作为肥料,同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产出了深受市场青睐的绿色大米。和谐的虾稻生活,为企业带来了多倍效益。



“如果种养殖效果好,接下来我们打算大面积推广虾稻共作模式,为老百姓提供一条零风险的致富路!”小龙虾养在稻田里,不能打农药,哪怕小龙虾养殖不成功,绿色大米的产值也比普通大米高,无论如何农民都没有损失。张福铎语重心长道:“老百姓禁不起风险,我们村集体引导产业项目一定要确保村民没有损失!”

如今,大丁村正如火如荼搞建设。说起未来发展,张福铎满怀信心:“围绕小龙虾和绿色水稻两大产业,我们将开发以休闲民宿为基础的旅游产业,配套以特色餐饮、虾塘鱼塘垂钓、绿色采摘等项目,将大丁村打造为沈阳市生态旅游目的地!”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5-10-29 02:33 , Processed in 0.061356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