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320|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凉亭座谈会”背后的乡村振兴故事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14 02:2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这两天,五指山深处的小黎村里,村民们一直沉浸在激动的心情中。

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考察调研。在村寨凉亭内,总书记同驻村第一书记、老党员、致富带头人代表等亲切交谈,了解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等情况。村民们畅所欲言,争相向总书记介绍自家产业发展情况,讲述毛纳村乡村振兴的故事。

座谈中,大家谈及最多的是茶。毛纳村海拔高、气温低,村民种过不少作物都产量低下,但山里的野生茶树却长得挺好。近年来,政府引进企业、鼓励创办合作社,引导农民种植茶叶,产业规模逐年扩大,“琥珀汤、奶蜜香”的五指山红茶从此美名远扬。



毛纳村茶农在手工茶坊内工作(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过去三个孩子上学,日子紧巴巴。”作为致富带头人代表,村民王琼香讲着自家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故事。教育扶贫政策帮她卸下重担,政府扶持茶苗和有机肥,她拥有了一方茶园。茶树陆续进入丰产期,摘掉贫困帽的王琼香每年有10多万元收入,还带动不少村民采茶务工。

如今,家家户户种茶并实现脱贫增收,毛纳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5万元。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中强调,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返乡大学生王启望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茶园建起沼气池,铺设沼液喷灌管道,沼渣还田改良土壤,靠着与众不同的种茶方法,吸引不少乡亲前来取经。“村里丰产期茶园一般亩产300斤,我家茶园能达到400斤以上,而且品质更好。”王启望自豪地说。

尽管返乡后收入暂时不如在外工作高,但王启望信心满怀:“我想在熟悉的土地上实现创业梦想,也希望全情投入建设家乡。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信心更足了!”



毛纳村茶农前往茶园采茶(4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依然需要党建引领,激发村庄发展活力。

驻村第一书记高力在座谈中向总书记汇报,在村里,无论是产业振兴,还是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工作,党组织都走在前面,党员都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去年,村党支部引导村民成立集体所有制的建筑公司,承接的第一个项目即将签约开工。“党员干部担任管理人员,吸纳各村能工巧匠以老带新,再逐渐把技术骨干培养发展成党员。”高力说,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员干部挑重担,在带动群众共同增收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战斗力。

毛纳村里有一座“共同广场”,每逢重大节日,村民身着民族盛装,在此跳起传统祈福舞蹈“共同舞”。11日下午,广场上,村民们跳起竹竿舞迎接远方的客人。“我们已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接着要奔向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在“共同广场”回荡……(记者罗江、王军锋)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5-8-17 08:49 , Processed in 0.067385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