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牟思南 齐琛冏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全球化竞争中,品牌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的市场趋势。能源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品牌是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竞争加速升级,拥有差异化和高品质的品牌优势是能源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环球网能源频道近期推出“能源产业品牌建设”专题报道。
李国威曾担任美国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下称“通用电气”)品牌传播总监,对能源企业品牌建设和培育有着丰富经验,环球网能源频道主任牟思南在2012年曾邀请李国威就“动态竞争环境中的品牌战略”发表演讲,当时他为大家留下了企业如何打造、培育品牌真知灼见的深刻印象。若干年后,他离开通用电气创办了北京闻远达诚管理咨询公司,专业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品牌管理咨询和培训。
有着数十年的新闻宣传、品牌打造、公关维护经历的他,见证了在华国际品牌以及我国品牌建设的发展进程,并在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理论体系。为此,环球网能源频道围绕我国能源产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发力路径、机遇与挑战等话题专访了李国威。
能源企业品牌树立,公关在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更大
“品牌是你想成为什么、别人怎么看你,让这种主动和被动实现统一过程涉及的所有行动。”在李国威看来,品牌建设对产业、企业的发展都着无形的推动作用。
品牌增强了顾客购买的信心,提高了社会认知度,正因为品牌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是质量、信誉、性能的象征和保证,才会增强自身对品牌的忠诚度,而忠诚度可转变为未来产品的销售增长,这些正是企业所要追逐的目标。
李国威介绍,品牌不仅仅为公司业务代言,更是公司方方面面形象的集中彰显。品牌能带来声誉保证和溢价,其本身是一种承诺。“如能源产业,同样的产品,华能、国电比不知名企业的更值得信任。”
外界人士往往难以分清品牌和公关这两个概念,对此,李国威介绍,品牌和公关密切相关,大部分能源生产企业产品多是2B,即企业对企业,而非直接面对消费者,公关致力于打造声誉,不会像广告那样立竿见影,2B企业一般不发布广告,2B的购买决策时间长,而且非个人决策,所以整体的声誉、口碑对客户购买决策影响很大,公关在品牌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更大。
良好的品牌形象在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李国威补充介绍,品牌还有风险保护作用,知名品牌遇到危机,比无名品牌能更快修复声誉。“品牌建设是正向塑造,品牌修复是遇到声誉伤害后重建信任的过程,2B企业主要工作是品牌建设,品牌修复一般用在诸如产品质量出现争议、出海遇到误解等声誉危机的情境。”
优秀的品牌,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
在企业品牌建设中,产品服务质量、技术创新、社会责任等都受到重视。那么,企业品牌的基础与内核分别是什么?
在李国威看来,品牌的基础是价值主张。“就是你主张什么,想成为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不做什么。”品牌的结果是主张的理念是否被客户和公众认可。优秀的品牌无一不是精于工、匠于心、品与行。
他以远景科技为例,该公司进行品牌转型升级,从风电企业转变为双碳行业赋能的“零碳技术伙伴”,“那么公司就要有相应的产品、技术创新,履行社会责任,起码自己不能做污染环境和增加碳排放的任何事情,还要真正以伙伴的身份与客户共赢,最终得到客户和社会的认可,完成品牌的旅程。”
对于能源产业,品牌与其他行业品牌建设和传播有哪些差异化?李国威介绍,与消费品为主的2C(对个人)不同,能源产业品牌基本是2B(对企业),侧重靶向宣传,传播目标较为准确,往往不需要大规模精准投放广告,而是通过提高企业“行业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市场订单的承揽和潜在客户的拓展。
但李国威同时指出,目标明确的传播一方面容易直接触达目标用户,另一方面,能源企业若长期采用同样“打法”,容易造成千篇一律、缺少创新的局面。
能源产业发展需加强产品品牌建设
我国能源产业市场正在日益紧密地与全球大市场连在一起,这将使我国很多行业领先地位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这不仅需要尽快形成一批拥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更需要一批能与世界名牌相抗衡的国产品牌。
放眼世界来看,中国真正的国际名牌企业少之又少,品牌建设依然任重道远。2021年发布的《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企业上榜约44家,能源企业有10家,但均为央企。
针对这一现象,李国威认为,央企在世界品牌500强中领先并不奇怪。其体量巨大,我国煤电油气等基础能源供给,以及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大工程项目,主要都是国有企业承担的。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骨干企业,央企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追求价值和利润最大化,更要承担肩负的社会责任。
与央企国企相比,能源民营企业依然可以走出差异化道路。“虽然央企有央媒等更多的传播资源可以调动,但是我们从来不认为民企不能有效利用媒体资源。”李国威建议,在传播方面,民企要找到自己独特的地位,利用包括更多的自媒体、融媒体,讲好自己的故事,采取跟央企不一样的传播方式,这方面的计划和潜力十分可观。
他提醒,能源产业品牌包括企业品牌,也包括企业下属的产品品牌、服务品牌等。虽然很多时候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是强绑定的,产品品牌建设需要借助企业品牌。但李国威依然建议能源行业甚至所有的2B品牌都需要加强产品品牌建设。
他具体以阳光电源为例,“该企业的光伏逆变器在行业非常知名,甚至业界把阳光电源等同于逆变器,但是企业还在推广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可再生能能源制氢系统,面对新的客户群体,阳光电源的企业品牌对产品品牌的拉动力如何发挥,值得长期探讨和实践。”
具体而言,李国威建议,2B品牌的重点应该放在“行业首选”,或者“行业细分首选”,比如单晶硅老大、智能传输第一、控制芯片最佳,能源品牌建设和传播需要抓住“行业议题设置”、“案例营销”、“信誉背书”这几个点展开。“我们需要能源界内部和外部进行更深入的行业交流、人才培训,能源品牌建设大有可为。”他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