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110|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青海藏乡“小三亚”:开门是店 关门是家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9 22:1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住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的闹尖措原本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2016年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一整年,她和丈夫的年收入也不过1万元。闹尖措怎么也没想到如今她能“摇身一变”成为老板娘,半年的收入就能达到6万元。  

2015年底,尖扎县精准识别出34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22.44%。全县除沿黄河几个乡镇外,相当一部分贫困民众居住在海拔3000米以上、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深山区。  



2016年,尖扎县提出“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思路,投入6730万元,修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并取名“德吉村”,新建住房251套,涉及7个乡镇的30个村,251户、9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6户、893人),统筹推进该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作为德吉村的村主任夏吾加满是欣慰。“不说别的,我的两个孩子现在上学用不了5分钟就到学校了,中午既能回家吃饭,也能在学校吃饭。”夏吾加回忆,他当年上学来回要走6公里,中午回不了家。“带个馍馍,喝点水就算是午饭了。”  

为了搬得出、过得好、能致富,德吉村依托气候、区位、黄河水利风景等优势,在黄河岸建设有休闲广场、码头、露天沙滩、小吃广场等旅游项目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到这里游玩。德吉村也被游客们称为青海“小三亚”。  

“在山上的时候,日子是真难过,如今‘开门是店、关门是家’。”闹尖措告诉记者,自从搬到德吉村,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每年5月份开始,旅游的人就会增加,人来人往得很热闹,我的农家乐挣得钱就更多。”  

冬日的室外寒风肆虐,室内却温暖如春。村民下措正在屋里制作五谷画,仅这一项她每个月就能有近3000元的收入。“我2018年开始学五谷画,在公司上班不太方便,在家里既能做家里的活,还能做五谷画,作品完成后,会定时送去公司。”  

此外,现在村里实施光伏扶贫,“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每户年收入不少于5000元,再加上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收入及苗木合作社、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分红。德吉村搬迁民众收入从搬迁之前的年人均3258元增长至目前的12945元,增长了近3倍。  

今年是乡村振兴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开局之年。尖扎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东巴措说,“下一步,我们打算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积极引导扶持乡村发展休闲农牧业、生态园等特色产业,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让大家更富裕。”  

截至目前,青海已全面完成全省3.17万户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安置住房不动产权证登记办理,年度安排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资金5400万元,在尖扎县、乐都区、兴海县、杂多县、平安区5个县8个安置区建设帮扶车间,预计2022年8月底完工,可带动建档立卡搬迁民众1200余人。(作者 祁增蓓)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5-11-4 18:55 , Processed in 0.067558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