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尼伯站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接送 租房
查看: 637|回复: 0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资讯] 一幅作品缅怀袁隆平的“两个梦想”

[复制链接]

14万

主题

14万

帖子

29万

积分

管理员

有bug,有问题请私信。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904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3 12:1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天,“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今天凌晨,@乌合麒麟 在微博发布了自己的最新作品缅怀袁隆平,画面下方用了袁隆平的原话,“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



画面中,稻穗金黄饱满、一片丰收景象的稻田中,91岁的袁隆平佝偻着背站着,稻杆高出他不少,袁隆平穿着衬衫,脖子上挂着“共和国勋章”,肩上搭了个毛巾,转过头看到一个青年学生手拿一株稻穗出现在稻田里。

青年手里的麦穗远远没有91岁的袁隆平背后的稻穗饱满,甚至还有点短小,但他右手夹着书本,背部挺直,坚定地望向远方,远处的山上,太阳刚刚升起,照得青年手里的麦穗也金灿灿的,看着青年,91岁的袁隆平露出了欣慰的神情。



网友们也被这一幕戳中,有网友表示,“年迈的他看着年轻的他,真的一辈子都在为一个理想一个信仰活着,一辈子都献给人民献给国家了”。@乌合麒麟 本人还点赞了这条评论。



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

据新华网报道,1956年,为了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规划”,之前还在学校代教俄语的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完全靠自己摸索经验的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为此,他两次自掏腰包,前往北京拜访育种学家鲍文奎。

1966年,袁隆平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981年,国务院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欧美、日本等都在开展相关研究,但只有我们应用到了大面积生产中。”时至今日,袁隆平还清楚记得当时在接受奖项时说的话,“杂交水稻还有很大潜力,我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了超级稻育种计划。4年后,第一期每亩700公斤目标于2000年实现。随后便是2004年800公斤、2011年900公斤、2014年1000公斤的“三连跳”。

去年7月,由袁隆平团队培育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3000斤),达到1530.76公斤。

袁隆平曾说,他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其实我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另一个梦,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

虽然,梦想早已实现,这位“麦田的守望者”一直停不下来。

去年,袁隆平团队在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片种植示范,10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稳定超过400公斤。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昨天(22日),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写下“有些人,伟大到我们以为他们没有生老病死”戳中全国网友的泪点。

当日,有市民自发来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地,给袁隆平院士献上鲜花,送别袁隆平院士。

据潇湘晨报报道,在花束中间,还有市民送来三“束”水稻苗,水稻挺立在医院门口,寄托着一种别样的哀思。





对于这个画面,@共青团中央 表示:这是他留给人民的馈赠,也是人民为他饯行的礼物。



一些微博画手也用自己的方式悼念袁隆平。

















(图自微博网友)

据央视新闻报道,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将于2021年5月24日(星期一)上午10:00在湖南省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

来源:观察者网 央视新闻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日报”)
【郑重声明】温尼伯站坛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本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温尼伯站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GMT-5, 2024-6-15 23:46 , Processed in 0.079028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温尼伯站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by Winnipeg Chinese Media.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